总逛的MUJI,能否有点新体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如果逛街突然不知道要逛哪里,遇到 MUJI 总会走进去。零食、家具、衣服……每一个类别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且质感、整洁,对我这种桌上有个纸团都非扔不可的强迫症患者形成强有力的治愈力。
这让我想起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过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也就是让你不要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种Less is more的人生哲学,在今天被无数极简主义者推崇着。
不过也许去繁就简,才是生活本来的模样。所以比起千里迢迢去拼夕夕一个贵妇下午茶打卡照,我更愿意留心每日精心耕耘的小屋,那些桌角在年月中裂开的缝也承载着个人生活的痕迹,不是更加稀有吗?
《一个故事读懂无印良品》
多年前,无印良品的一款 PP 柜(收纳盒),在日本本土被另外的公司完全复制, 公司上下大怒,告到法庭。
法官看了他们提供的各种设计、研发和生产的资料,说:你们无法说明这个产品只能是你们生产销售,因为这个产品毫无特征,就是最简单、最自然的收纳盒啊。
官司输了,他们全体跑去喝酒庆祝,说:我们终于做到我们想要的收纳盒的样子了。
无印良品会长金井先生说:“无印良品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设计,不是可以做得更 便宜的能力,而是文化,是无印良品对生活哲学的理解。”
当一个品牌有了自己的信仰,总有同路者为之买单。正如一杯口味那么普通,价格却那么自信的星巴克仍然畅销了50年。你手中的MUJI都好用吗?还是那早已经是你的身份符号?
“就是这样的东西,请!”
1980 年 12 月,无印良品以单色新闻广告亮相日本的主要报纸。
这是被誉为日本美学最佳继承者、当时的美术设计师田中一光先生在牛皮纸上, 使用 MUJI 的企业标色进行印刷的海报。
其主体视觉形象是日本的历史剧中强调显示“正确结论”的典型画面。举着写着“无印良品”的标牌,强调表示“就选这个”。
但每一件 MUJI 的商品上都写有低价的理由,也就是说:“因为如此,才能够以这一优惠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朴实,也许是无印良品想要传递的生活态度。
价格是朴实,背后的逻辑却绕了山路十八弯。做买卖,讲究的不就是你情我愿吗?我接受你告诉我这个东西贵在哪或差在哪。但是如果你藏着掖着吊人胃口,那会让人没有胃口。
“鲑鱼全身都是鲑鱼”
无印良品是从超市“西友”里诞生出来的。
当时的商品只有 40 个品种。今天在中国的 MUJI 店,却有超过 7000 个品种的商品,制作的第一宗旨是“从日常生活必需品开始”。
“鲑鱼全身都是鲑鱼”
有个小故事:
日本的市场上只卖完整的香菇,而一条鲑鱼通常只有中间 50%的部分被拿来贩卖,剩下的一半则遭丢弃。于是,公司决定把这些没人要的部分进行回收利用, 开发出了当时的明星产品:MUJI 鲑鱼罐头。
当时日本经济其实正在走向所谓的“泡沫经济”,MUJI 在这里很聪明地抓住了消费者心理。“鲑鱼全身都是鲑鱼”,这一广告词的使用其实是想告诉消费者:无论是鲑鱼头还是鲑鱼尾等,任何部位都很好吃。在历史背景下,消费者希望有稳定的生活基础,因此对 MUJI 的商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更好的商品,也许就在以往被忽略的或是基准范围之外的东西之中。
“A life is MUJI”
这是出自当今日本最著名的插画家——和田诚先生之手。画的是一位博士在观察天体,并把与土星一样形状的帽子戴在了孩子的头上。
广告词“自然、当然、无印”的含义是:大自然,不是品牌,它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并为我们创造了环境,人类理应爱护。
MUJI 店内的温馨与舒适也许不全然来源于空间的整洁与质感,还有人与自然彼此交融的天然惬意。所以 MUJI 的风格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空”和“白”。
在自然面前,任何语言都黯然失色,任何设计都相形见绌,不如保留它最原始的模样。
“这样就可以”
在日本中世文学表现中有这么一句话:大约的意思是“如果能这样就好了”(あらまほし)。
在追求 LOGO 漫天的时代潮流中,MUJI 很显然是与世界背道而驰的,开发出一个“这样就可以”的商品群,是 MUJI 在精神层面与世界的竞赛。
"虽然被称作抛弃欲望的生活,其实不然。只是保留真正的必需品"──某位极简主义者这么说到。
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必需品,不再被标签束缚,也许可谓一种直面自我心态的表现。当世界像个巨大的陀螺转不停息,你有否叩问过自己,真正的必需品是什么呢?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MUJI官方网站